创新药 蓬勃发展迎来收获阶段。中国创新药产业在十几年前开始起步,从最初的跟随者角色逐渐发展成为一批引领者企业。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包括港股18A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等为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设立的上市通道配资免费体验,为创新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研发角度看,创新药分子设计从me-worse到me-too再到me-better,甚至出现了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分子。例如,PD-1/VEGF双抗刷新了中国药品出海的首付款金额记录,显示出中国创新药企业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
从终端市场来看,国产创新药占比迅速提升。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了43款创新药,其中40款由中国企业研发。相比之下,2020年批准的48款创新药中只有20款来自中国企业,这表明中国创新药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
国际市场上,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数量和金额也再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预示着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将有更出色的表现。
目前,中国创新药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前期积累的分子陆续进入临床后期,企业迎来了收获阶段。今年的产业爆发正是前期积累成果的集中体现。
创新药板块自今年爆发以来一路强势上涨,由于前期涨幅较大、较快,出现交易性调整也不奇怪。与此同时,8月科技板块成为上涨主线,虹吸了部分资金,对创新药板块造成一定影响。
站在9月的时点,创新药板块仍值得配置。全球创新药物的研发曾长期由美国和欧洲的制药巨头主导,但这一局面正在被迅速改写。中国目前在研药物总数已稳居全球第二,占据全球超过30%的研发管线,每年有约3000个项目开展临床试验,竞争优势仍在提升。未来几年,创新药产业可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机遇,预计近2-3年仍是商务拓展落地的高峰期,也是投资的“蜜月期”。
港股的创新药企业上市时间稍早于A股。港交所在2018年4月推出上市规则第18A章条款,专门针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自推出以来,已有70多家企业通过该规则在港股上市。另一方面,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来,也有20多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在A股上市。
从融资时间和分子研发速度来看,港股创新药企业有一定领先。而A股创新药自2020年开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港股医药板块中创新药企业数量占比较高。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筛选创新药个股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从港股通范围中精选了排名靠前的50只涉及创新药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前十大成分股占比70.80%,头部效应显著。这样既锁定了优质创新药企业成长的红利,又省去了挑选个股的烦恼。
随着9月份的到来配资免费体验,创新药板块有望重新回归,想要抓住新一轮机遇,可以关注相关基金产品。
银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